计量员证书 內校员资格证 计量管理员培训 计量校准员考证 计量检定员考试 计量检测员报名 量规仪器校正员培训 内部校验员合格证 内部校准员上岗证 计量内审员岗位证 仪校员证书 计量工资质 计量师资格证书 计量证怎么考 內校证书哪里考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资格证 食品化验员证书 食品检验工培训 食品检测员考证 食品安全总监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 乳品检验员 油品检验员 化学检验员培训 水质检测员考试 化妆品检验员报名 微生物检验员证书 化验员上岗证 微检员证书 无菌检验员 卫生消毒产品检验员 医疗器械检验员 化学分析工考证 试验员 质检员 实验员 无损检测员 内审员 内部审核员 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员 金相检验员 力学性能检验员 材料成分分析工 环境监测员资格证考试报名
校验计量校准员资格证内校计量员培训报名-检定校准结果确认程序
在实验室的量值溯源相关程序中,应明确规定如何确认检定校准的结果。通常,由技术负责人负责校准报告的技术确认工作,并签字确认,以此保障程序的合法性。进行校准报告结果确认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基本信息确认
1. 检定校准机构资质:在设备检定校准实施前,需完成对检定校准机构资质的评价,确认其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以及测量范围能否满足检定校准需求。对于实施检定后出具的报告,还需核对资质信息是否完整。在检定校准实施后,可由设备管理人员或检测人员进一步确认。
2. 测量范围确认:需查看检定校准机构证书附表,确认其是否具备所检定校准参数的测量能力。具体包括:测量参数是否获得计量授权或CNAS认可;该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是否满足检定校准设备的要求。授权资质决定了报告的适用范围,应依据授权范围进行判断。
3. 送检单位及设备信息:检定校准证书上应准确记载申请检定校准的检测机构的名称、地址等信息,以及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编号等信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信息有时会出现差错。因此,检测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在拿到检定校准证书时,应仔细确认这些信息,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
二、技术信息确认
1. 检定结果确认:若设备检定合格,检定机构会出具检定证书,并在证书上注明合格或设备的准确度等级,检测机构通常会直接将设备投入使用。
2. 校准结果确认
· 校准参数完整性确认:确认需要校准的参数是否全部进行了校准,且证书中体现了标准值、示值或示值误差等信息。
· 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确认:设备的预期用途可参照检测方法标准或技术规范、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设备校准所参照或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校准规范,有时还可从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极限值等要求中获取。这是开展校准结果确认的关键环节。
· 测量范围或测量点校准确认:检测机构在提出校准申请时,必须明确校准参数的测量范围或测量点,以便校准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校准,在满足检测需求的同时,保证校准的经济性。在实践中,由于检测机构对测量范围未明确,或校准机构疏忽、无校准能力,会出现校准范围未覆盖检测范围的情况。例如,粗糙度仪校准证书的校准范围为(0.07 - 4.28)μm,但检测需要的范围却是(0.01 - 10)μm,此时校准结果未能满足检测需求,需对未覆盖的范围继续进行校准。
· 计量溯源性信息确认:校准证书中应包含计量溯源性信息,具体包括校准机构开展校准所使用的计量器具的名称、测量范围、准确度/测量不确定度/最大允差及证书编号与有效期等信息;或者是出具的数据可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国际单位制的声明。
· 测量不确定度信息确认:测量不确定度信息是校准机构在校准证书中必须提供的信息,通常为扩展测量不确定度,同时应提供包含因子,有时可能会提供相对测量不确定度。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通常要求不超过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三分之一。若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则表明设备的精度已无法满足检测需求,有必要更换设备。检定证书不一定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若证书中有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可根据JJF 1059.1 - 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关于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以最大允许误差作为区间半宽度a,均匀分布下k值取√3,计算出测量不确定度。
三、结果确认的其他工作
1. 合理利用修正信息:在对检定或校准结果进行确认后,针对计量检定结果产生的修正值或修正因子,需考虑是否需要利用。当检测方法对其准确度有明确要求时,应使用修正数值进行修正;当测量结果参与检测结果运算,或直接读取检测结果时,需应用修正值和修正因子进行修正。
2. 状态标识确认:将设备的预期用途与检定校准结果比较后,可能得出合格、准用或停用的结论。检测人员应根据确认结论,在设备上粘贴或加挂适当的标识,表明设备的检定校准状态,方便设备使用人员正确使用设备,防止误用不合适的设备。
3. 检测结果追溯:对于不满足检测需求的测量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对可能受设备不合格检定校准状态影响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这些数据可能存在的风险。必要时,需对已出具的检测结果进行追溯,追回检验报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